沙罐
沙罐(shā guàn)
發音(Pronunciation):shā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腦袋。比喻思維僵化,思想不開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沙罐”源自于古代的一種懲罰方式。在古代,有一種懲罰犯人的方法叫做“沙罐”。犯人的頭部被固定在一個沙罐里,只露出脖子。這樣的懲罰方法使犯人無法動彈,也無法看到周圍的情況,導致思維僵化,變得思想不開放。因此,“沙罐”成為了形容思維僵化、思想不開放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思維固執、不愿接受新觀點,拒絕變革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個群體或組織的思維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成語“沙罐”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故事中,有一位叫做王朝奉的人,他是個官僚,思想非常保守,對于任何新觀點都持懷疑態度。因此,他的同事們就戲稱他為“沙罐”,以此來形容他的思維固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沙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沙罐里,對新觀點毫不接受。
2. 這個組織的領導層思維僵化,真是一群沙罐。
3. 年輕人應該開放思維,不要變成一個沙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沙罐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無法移動。類似地,一個沙罐的思維也是固定、僵化的。可以通過這個聯想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形容思維僵化的成語,例如“井底之蛙”、“墨守成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思維就像一個沙罐,一點新東西都不愿意接受。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開放思維,不要變成一個沙罐。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老師有些沙罐,對新觀點毫不接受。
4. 大學生:他的思維太沙罐了,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