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經
基本解釋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合稱三真經。后道教奉為主要經典。 唐 劉禹錫 《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未幾,復以能通《道德》、《南華》、《沖虛》三真經進 盩厔 尉?!?/p>
成語(Idiom):三真經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hē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種真理、真經或真訣。也形容某一領域的重要基本原理或基本法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真經是由“三”和“真經”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三種,指代多個或多種;“真經”表示真理、真訣或真經典。三真經形容某一領域的重要基本原理或基本法則,是該領域學習的基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真經常用于描述某一領域的重要基本原理或基本法則,可以用于學術討論、教學、科技研究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真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段對話??鬃釉泴Φ茏犹岢隽恕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問題,意思是學習并不斷實踐是否會讓人感到快樂。其中,孔子提到了三種真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段對話被后人總結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謂三人行?!焙髞?,這段話演變成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并引申為“三真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三”,修飾部分是“真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是學習數學的三真經,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就能解決很多難題。
2. 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三真經是掌握語法和詞匯的關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真經”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進行聯系,通過理解“三人行”的意思,來記憶“三真經”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三真經”所指代的具體領域,如教育學、管理學、醫學等,并了解各個領域的基本原理和法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勤奮學習、誠實守信和友善待人是學習的三真經。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掌握實驗原理、安全操作和數據分析是化學學習的三真經。
3. 高中生(16-18歲):英語學習的三真經是掌握語法規則、大量閱讀和多聽多說多寫。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學習經濟學的過程中,了解供需關系、掌握市場規律和研究經濟政策是經濟學學習的三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