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直
基本解釋
(1).主正人過。亦指主正人過的人。《詩·鄭風(fēng)·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毛詩上》“邦之司直”引 王念孫 曰:“直,謂正人之過也……是邦之司直,主正人過。”《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湯 有司直之人。”《漢書·敘傳下》:“ 寬饒 正色,國之司直。”《南史·殷沖傳》:“ 淳 弟 沖 字 希遠 ,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稱。”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譬則司直立朝,姦回志折。”
(2).官名。指丞相司直, 西漢 武帝 時始置。幫助丞相檢舉不法。 東漢 改屬司徒。 北魏 至 元 沿置,或?qū)偻⑽荆驅(qū)俅罄硭拢仆瓢础嘈獭⒅为z等。 明 廢。參閱《通典·職官三》、《職官七》, 宋 高承 《事物紀原·九寺卿少·司直》。
(3).官名。 唐 太子官屬,相當于朝廷的侍御史。《舊唐書·職官志三》:“﹝東宮官屬﹞司直掌彈劾宮僚,糾舉職事。”
(4).當值;值班。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兵子》:“兵子夜司直 通州 倉。凡司直,出入門者,必籍記之甚嚴。”
成語(Idiom):司直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ī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直,古代官員的職位,也指直言不諱、直接批評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直,古代官職名,在古代官制中屬于中央一級的官員,負責監(jiān)察官員的廉政和行為,以及直接向君主提出批評和建議。成語“司直”指的是直言不諱、直接批評的行為,形容人坦率、直率,不畏權(quán)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直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勇于直言、不畏權(quán)貴的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于直率、坦誠的贊賞。在正式場合中,可以用來形容官員對上級的批評和建議,以及對不法行為的監(jiān)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直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天官冢宰》中,是古代官職的名稱。司直的職責是監(jiān)察官員的廉政和行為,直接向君主提出批評和建議。由于司直的職責和行為與其他官員不同,因此成為了形容直言不諱、直接批評的行為的代名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司直,總是敢于對不公正的事情直言不諱。
2. 在會議上,他毫不猶豫地向領(lǐng)導(dǎo)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真是個司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司直”這個成語與直角相聯(lián)想,直角是一個直的角度,可以幫助記憶司直的含義為直言不諱、直接批評的行為。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官制的相關(guān)資料,了解司直在古代社會中的具體職責和地位,以及其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我覺得這個作業(yè)太難了,可以直接跳過嗎?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總是勇于直言,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3. 高中生:我喜歡一個直率坦誠的人,他總是敢于對不公正的事情直言不諱。
4. 大學(xué)生:作為一名學(xué)生代表,我需要勇于直言,為同學(xué)們的利益發(fā)聲。
希望以上內(nèi)容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司直”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