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生命垂危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mìng chuí w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命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隨時可能喪失生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生命的延續岌岌可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病危或受重傷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種危險情況下的生命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此成語出自《左傳·莊公十二年》:“呂澤曰:‘生而垂危,不如死而全也。’”呂澤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他的這句話形容了自己命懸一線的危險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生命”和“垂危”兩個詞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車禍中受重傷,生命垂危。
2. 這位病人的狀況非常不穩定,生命垂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生命垂危”與生命懸于一線的緊急情況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懸掛在懸崖邊緣上的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相關成語,如“危在旦夕”、“岌岌可危”等,以擴展對危險和生命脆弱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病情非常嚴重,生命垂危,我們要為他祈禱。
2. 初中生:那個人在山洪中被困,生命垂危,需要緊急救援。
3. 高中生:這個國家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生命垂危,需要采取緊急措施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