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己度人(shěn jǐ dù rén)
發(fā)音:shěn jǐ dù rén
基本含義:審查自己的言行,衡量他人的品德。
詳細解釋:審己度人是指在評判他人的品德之前,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通過審查自己的言行,才能客觀地評價他人的品德。
使用場景:審己度人常用于教育和勸誡他人時,提醒人們在評判他人之前,要先反省自己的行為。
故事起源:《左傳·襄公三十二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2年,齊國的孔子門徒顏淵去世,孔子在他的墓前悲痛不已。當時,有人勸孔子說:“您是圣人,為什么對一個普通人的死如此傷心?”孔子回答說:“我是一個人,我對一個人的死當然會感到悲傷。我對顏淵的悲痛是審己度人的表現(xiàn)。”
成語結(jié)構(gòu):動賓結(jié)構(gòu)。
例句:
1. 在批評別人之前,我們應(yīng)該先審己度人,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同樣的標準。
2. 他總是喜歡指責別人,卻從來不審己度人。
記憶技巧:可以將“審己度人”與“反省自己的言行,評價他人的品德”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聯(lián)想。
延伸學(xué)習(xí):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與自我反省和評價他人有關(guān)的成語,如“自我反省”、“以己度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在考試前會審己度人,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2. 初中生:在評價他人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先審己度人,看看自己是否具備同樣的品德。
3. 高中生:在選舉班長的時候,我們要審己度人,選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擔任這個職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