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截鐙留鞭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dēng liú b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戰斗中,敵人逃跑時,留下一些東西,以便追擊。比喻抓住對方的弱點,給予致命一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截鐙留鞭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切下馬鐙,留下馬鞭”。在古代戰爭中,當敵人潰敗逃跑時,追擊方會截下敵方的馬鐙,留下馬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敵人無法再騎馬逃跑,以便更好地追擊并消滅敵人。在現代漢語中,截鐙留鞭常常用來比喻在對手逃跑時,抓住對方的弱點,給予致命一擊,以達到最終勝利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截鐙留鞭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競爭、較量或爭斗中,抓住對方的弱點,給予致命一擊,從而獲得勝利。它常常用于形容政治、商業、體育等領域中的競爭,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之間的斗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截鐙留鞭這個成語的起源與戰國時期的一位將軍有關。當時,這位將軍率領軍隊追擊敵人,敵人逃跑的時候,他沒有馬鐙了,但他卻截下了敵人的馬鞭,并用它鞭打敵人,最終成功地追擊并擊敗了敵人。后來,人們就用截鐙留鞭來形容這種追擊敵人的策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截鐙留鞭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業競爭中,我們要善于截鐙留鞭,抓住對手的弱點。
2. 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截鐙留鞭,最終獲得了冠軍。
3. 在政治斗爭中,截鐙留鞭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擊敗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截鐙留鞭”這個成語與追擊敵人的情景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是一位將軍,率領軍隊追擊敵人,當敵人逃跑時,你截下敵人的馬鐙,留下馬鞭,以便更好地追擊并擊敗敵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競爭相關的成語,如“百戰百勝”、“力挽狂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截鐙留鞭,抓住問題的關鍵,才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籃球比賽中,我們的隊員善于截鐙留鞭,抓住對手的失誤,扭轉了比賽局勢。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領導者要善于截鐙留鞭,抓住對手的弱點,爭取更大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