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綱
成語(Idiom):帝綱(dì gāng)
發音(Pronunciation):dì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帝綱是指天子的法綱,也泛指祖先的法度、規矩。比喻治理國家的法度和綱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帝綱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皇帝制度,帝綱是天子所制定的法綱,是國家的法度和綱紀。它代表著統治者的權威和治理國家的原則。帝綱成語在現代用法中,指代治理國家或組織的法度、規矩和綱紀。使用帝綱成語強調遵守規章制度,維護秩序和權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帝綱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組織、國家或團體的法度、規矩和綱紀。它可以用來表達對秩序和規章制度的重視,以及對權威的尊重。例如,在教育領域,可以用帝綱來形容學校的紀律和規章制度。在政治領域,可以用帝綱來形容國家的法度和治理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帝綱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五行志》中,描述了漢武帝時期的法度和綱紀。帝綱成語在古代用法中,指代皇帝制定的法度和綱紀。后來,這個成語的含義逐漸擴展為指代治理國家或組織的法度、規矩和綱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帝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遵守帝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2. 這個組織的帝綱嚴明,紀律嚴肅。
3. 只有堅守帝綱,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帝綱”與“法度、規矩和綱紀”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帝王在制定法律和規章制度,用帝綱來維護國家的秩序和權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帝王制度和法度,以及現代社會的法律和紀律制度。了解不同國家和組織對帝綱的理解和運用也是一個有趣的學習方向。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帝綱,不遲到、不早退。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紀律委員,我要維護班級的帝綱,確保大家遵守規章制度。
3. 高中生:學校的帝綱是我們的行為準則,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不違反紀律。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帝綱,保持良好的學術道德和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