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惡
基本解釋
執法嚴酷。《漢書·酷吏傳·周陽由》:“ 汲黯 為忮, 司馬安 之文惡,俱在二千石列,同車未嘗敢均茵馮。”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以文法傷害人也。”
成語(Idiom):文惡(wén è)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善于偽裝,表面上文質彬彬,實際上卻心懷惡意,具有欺騙性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惡一詞由“文”和“惡”兩個字組成。其中,“文”表示文雅、有修養,“惡”表示邪惡、不善。文惡形容一個人在外表上表現得溫文爾雅,但內心卻陰險狡詐,心懷惡意,具有欺騙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惡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文雅,但實際上心機深沉、心懷不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指責那些虛偽、偽善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惡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后漢書·霍光傳》。據傳霍光是漢朝的一位宰相,他以文雅的外表和善于偽裝的能力著稱。然而,他在權謀之中卻心懷惡意,以權謀私,最終遭到了滅頂之災。因此,人們用“文惡”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表面上文雅,實際上心懷惡意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起來很文雅,但實際上是個文惡之人。
2. 這個人表面上和藹可親,實際上卻是個文惡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文惡”這個成語中的“文”字,來聯想到一個人表面上裝出一副文雅的樣子,但內心卻是邪惡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如“偽善”、“虛偽”等,以豐富詞匯量,并深入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起來很乖巧,但其實他是個文惡之人。
2. 小學生:班里有個同學表面上很文雅,但經常欺負其他同學,真是個文惡。
3. 初中生:他雖然成績優秀,但卻經常利用別人,是個文惡之徒。
4. 高中生:這個學生表面上文質彬彬,實際上卻心懷惡意,真是個文惡。
5.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警惕那些表面上文雅,實際上心懷惡意的文惡之人。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文惡”。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