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gǔ quán zhì yā)
發音:gǔ quán zhì yā
基本含義:股權質押是指股東將其所持有的股權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借款的一種融資方式。
詳細解釋:股權質押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手段,通過將股東所擁有的股權作為抵押物,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在股權質押中,股東將股權轉讓給金融機構,并簽署質押協議,約定在一定的期限內,如果借款人無法按時償還借款,金融機構有權處置所質押的股權來收回借款。
使用場景:股權質押在企業融資中廣泛應用。股東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獲得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開展新項目等。同時,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獲得穩定的借款回報。
故事起源:股權質押這個詞語的起源比較晚,主要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的金融領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股權質押成為了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
成語結構:股權質押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詞語,其中“股權”表示股東所持有的股份,“質押”表示將股權作為抵押物。
例句:
1. 他通過股權質押獲得了一筆資金。
2. 這家公司將其股權質押給銀行,獲得了融資支持。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股東將自己的股權“質押”給金融機構,以獲得資金支持。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股權質押的相關知識,可以學習金融和投資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同的融資方式和風險管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把他的股權質押給銀行,拿到了一筆錢。
2. 初中生:股權質押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資金。
3. 高中生:在經濟發展中,股權質押對于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