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櫓
基本解釋
小盾大盾。亦泛指武器。《禮記·儒行》:“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 鄭玄 注:“干櫓,小楯、大楯也。”《北史·竇熾傳》:“臣雖朽邁,請執干櫓,首啟戎行。” 宋 李綱 《建炎行》:“號令新幟旗,仗械飭干櫓。”
成語(Idiom):干櫓(gān lǔ)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勇敢地擔當責任,積極主動地去做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櫓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意為勇敢、積極主動,而“櫓”則是指劃船時用來劃動船槳的工具。結合在一起,干櫓表示勇敢地擔當責任,積極主動地去做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勇敢、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不怕艱難困苦,積極投身于工作或事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古代航海時代的傳說,船員們在航行中需要用力劃動船槳,以保持船只的平衡和方向。在風浪中,只有勇敢的船員才能堅持劃動船槳,穩定船只的前進方向。因此,干櫓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在困難的環境中勇敢地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努力去做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櫓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干”和名詞“櫓”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干櫓的人,總是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
2. 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很干櫓,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櫓”這個成語與劃船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勇敢的船員在風浪中努力劃動船槳,保持船只的平衡和前進方向。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敢、積極主動相關的成語,例如“勇往直前”、“敢為人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干櫓一樣,勇敢地面對考試,努力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班長,我要干櫓,積極組織同學們參加各種活動。
3. 高中生: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我要干櫓,努力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一員,我要干櫓,為同學們爭取更多的福利和權益。
5. 成人:在工作中,我要干櫓,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