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去
基本解釋
◎ 大去 dàqù
[leave forever;pass away] 原指一去不返,后也用為死去的婉辭
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背影》
詳細解釋
(1).謂一去不返。《春秋·莊公四年》:“ 紀侯 大去其國。” 杜預 注:“大去者,不反之辭。” 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俄而帝 隋 大去,皇家小往。”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雖以 匈奴 言之,彼既大去華夏,永滯不毛……一切自異於域內,猶得謂之同種也耶?”
(2).用為死亡的婉詞。 朱自清 《背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成語(Idiom):大去
發音(Pronunciation):dà q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離開、遠離某地或某種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去是一個表示離開、遠離某地或某種狀態的成語。它強調了離開的程度,一般用于形容離開的遠離程度較大或離開的狀態較長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去可以用于形容離開家鄉、離開工作崗位、離開某種狀態等情況。例如,一個人長時間離開家鄉去外地工作,可以說他大去了家鄉;一個人從一個職位辭職離開,可以說他大去了原來的工作崗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于《莊子·逍遙游》:“大去,若無所往,何以不去?去,無所往,何以不去?”意思是說,離開某地或某種狀態,如果沒有新的去處,為什么不離開?如果沒有新的目標,為什么不離開原來的狀態?另一種說法是源于《詩經·小雅·大東》:“大東以繹,我季子行。”意思是說,大東是個好地方,我要去那里。后來,“大去”逐漸演變成表示離開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大去了家鄉,去了外地工作。
2. 她大去了原來的公司,換了一份新工作。
3. 我們應該大去繁華的城市,去鄉村體驗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大門前,他邁開大步離開,表示他大去了某地或某種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表示離開的成語,如“遠去”、“離去”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離開相關的成語,如“告別”、“辭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大去了家鄉,去了一個陌生的城市。
2. 初中生:他大去了學校,去了另一個城市讀書。
3. 高中生:她大去了原來的社團,加入了一個新的社團。
4. 大學生:我們大去了學校,去了國外交流學習。
5. 職場人士:我大去了原來的公司,去了一家更好的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