疻痏
成語(Idiom):疻痏(bǐ wěi)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ǐ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言辭上斤斤計較,小心翼翼,不敢放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疻痏原本是指用細線縫合衣物的方法,后來引申為形容言辭小心謹慎,不敢放肆。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在言辭上小心翼翼,斤斤計較,不敢冒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疻痏一般用于形容人在言辭上小心謹慎,不敢放肆的情況。比如,當某人在公眾場合中遇到敏感話題時,他可能會選擇疻痏,避免得罪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疻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后漢書·李膺傳》中。當時,李膺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因為謹慎小心,不敢冒險言辭,被人稱為“疻痏”。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人在言辭上小心謹慎的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疻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疻”和“痏”分別是獨立的漢字,沒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講話時總是疻痏,生怕說錯話得罪人。
2. 她在工作中疻痏,從不隨意發(fā)表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疻痏”拆解為兩個獨立的詞語,分別記憶其含義。例如,“疻”可以聯(lián)想為“疼痛”,表示小心翼翼;“痏”可以聯(lián)想為“細線”,表示細心縫合。通過將這兩個含義聯(lián)想到一起,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繼續(xù)學習其他與言辭、謹慎等主題相關(guān)的成語,如“言辭犀利”、“小心翼翼”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時總是疻痏,不敢冒險猜測答案。
2. 初中生:她在班級討論時總是疻痏,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他在面試時疻痏地回答問題,以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
4. 大學生:她在論文寫作時疻痏,注重每個字詞的準確性和表達方式的得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