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物
詞語:象物
發音:xiàng wù
基本含義:指事物相似或相仿的特征或形態。
詳細解釋:象物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相似或相仿。它可以用來描述外貌、形態、特征或行為相似的事物。
使用場景:象物常常用于修辭手法中,可以用來增強描述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在寫作、演講和表達中,使用象物可以使語言更加具體、生動,讓讀者或聽眾更容易理解。
故事起源:象物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故有所用,惟所用猶有所不用;有所不用,惟所不用猶有所用。”莊子用象物來形容事物的多樣性和相互關聯性。
成語結構:象物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象”是指事物相似的特征,“物”是指事物本身。
例句:
1. 這個人的笑容如春風般溫暖,真是善良的象物。
2. 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每一個筆畫都像一個小象物。
3. 這幅畫的色彩鮮艷,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個小象物。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象物這個詞語。想象一下,當你看到一只大象和一件物品時,它們之間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或形態,這就是象物的意思。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象物相關的成語,例如“如出一轍”、“相形見絀”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修辭手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養了一只貓,它的毛色和老虎很像,真是一個小象物。
2. 初中生:這幅畫的線條流暢,色彩鮮艷,每一個細節都像真的一樣,真是一個藝術的象物。
3. 高中生:這位演員的表演非常出色,他把角色的情感表達得非常到位,每一個動作都像一個小象物。
以上是關于“象物”的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