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問
基本解釋
亦作“糺問”。糾舉問罪。《后漢書·蘇不韋傳》:“時 魏郡 李暠 為 美陽 令,與中常侍 具瑗 交通,貪暴為民患,前后監司畏其埶援,莫敢糺問。”《元典章·詔令·政務》:“如有違犯,從風憲依例糾問。”
糾問(Jiū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糾正和詢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問是指糾正別人的錯誤或者詢問別人的情況。它可以用于表達質疑、追究、追問等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問常常在以下場景中使用:
1. 在教育場合,老師糾問學生的錯誤答案,以促使學生思考和理解。
2. 在法律場合,警察或律師糾問嫌疑犯或證人,以獲取證據或真相。
3. 在日常交流中,糾問可以用來表達對某個事實或情況的質疑,或者追問某個人的動機或意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糾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已不可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問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第一個字是“糾”,第二個字是“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糾問學生:“你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
2. 警察糾問嫌疑犯:“你在案發現場做了什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糾問這個成語:
1. 將糾問這個成語拆分成兩個單詞,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糾:矯正;問:詢問。
2. 創造一些與糾問相關的場景和故事,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以下內容來加深對糾問這個成語的理解:
1. 學習其他與糾問相關的成語,如糾纏、質問等。
2. 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或法律案例,了解糾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糾問小明:“你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
2. 初中生:老師糾問班長:“你為什么沒有按時發放作業?”
3. 高中生:老師糾問學生:“你們為什么沒有達到學校的期望成績?”
4. 大學生:教授糾問學生:“你們為什么沒有認真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