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ǎi zhé bù náo 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ㄣㄠˊ百折不撓(百折不撓)
◎ 百折不撓 bǎizhé-bùnáo
[indomitable] 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比喻意志堅強,品節剛毅。也作“百折不回”
無奈說破了嘴,他也是百折不回。——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
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姚雪垠《李自成》
詞語解釋
bǎi zhé bù náo 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ㄣㄠˊ百折不撓(百折不撓)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強。 漢 蔡邕 《太尉橋公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毛澤東 《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把黨的方針變為群眾的方針,還須要我們長期堅持的、百折不撓的、艱苦卓絕的、耐心而不怕麻煩的努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章:“咱們起義就是書上說的革命--百折不撓,血戰到底。”亦省作“ 百折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致使浮沉外職,抑且漂泊遐方;已明百折之忠,實是九重之過。”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百折不撓
成語(Idiom):百折不撓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zhé bù n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在遭遇困難、挫折時能夠堅持不懈,毫不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折不撓是由“百”、“折”、“不”、“撓”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百”表示很多,形容困難或挫折非常多;“折”表示彎曲、屈服;“不”表示否定;“撓”表示動搖、放棄。整個成語的意思是,面對很多困難和挫折時,不屈服、不動搖,堅持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折不撓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時的堅韌和毅力。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也可以用來自勉,提醒自己要堅持下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他在抵御匈奴入侵的戰斗中受到了重傷,但他仍然堅持指揮戰斗,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有人稱贊他“百折不撓”,形容他在戰斗中的堅韌不拔。從此,百折不撓成為了一個褒義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折不撓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百”、“折”、“不”、“撓”四個字組成。其中,“百”、“折”、“不”、“撓”都是獨立的詞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創業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始終百折不撓,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 她經歷了很多失敗和挫折,但她百折不撓地堅持下來,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折不撓與馬援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馬援受傷后仍然堅持指揮戰斗的場景,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持不懈、毫不動搖相關的成語,如堅持不渝、鍥而不舍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馬援一樣,百折不撓地學習,爭取好成績。
2. 初中生:雖然我在學習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會百折不撓,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百折不撓,堅持努力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我會百折不撓,堅持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