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畏
成語(Idiom):聳畏(sǒng wèi)
發音(Pronunciation):sǒng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高聳挺拔,使人感到敬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聳畏是由“聳”和“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聳”意為高聳、挺拔,“畏”意為敬畏、畏懼。聳畏形容事物高聳挺拔,給人以敬畏之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聳畏常用于形容高山、大廈等高大挺拔的事物,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氣度高大、令人敬畏的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聳畏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聳(山名)畏(怕)”。該成語最初用來形容山勢高聳,人們在面對高山時感到敬畏。后來,聳畏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其他高大挺拔的事物,以及人的氣度高大令人敬畏之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聳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高聳的塔樓令人聳畏。
2. 他的氣勢高大,令人生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聳畏”這個成語與高大挺拔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高山、高樓等,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高大挺拔相關的成語,如“高樓大廈”、“聳壑昂霄”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那座高山時感到非常聳畏。
2. 初中生:他的學識非常淵博,令人聳畏。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勇敢面對,不要畏懼聳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