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鏑
成語(Idiom):鋒鏑(fēng dí)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行動尖銳而剛烈,有力而有沖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鋒鏑是由“鋒”和“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刀劍的鋒刃。鋒鏑比喻言辭或行動銳利、尖刻,有力而有沖擊力,形容人的思想、行為等有力度,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鋒鏑多用于形容言辭或行為有力、有沖擊力的場景。可以用于夸獎、贊美或批評某人的言辭或行為有力、犀利,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觀點、決策等具有強烈的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九年》記載了一個關于鋒鏑的故事。公元前500年左右,楚國有一位名叫子胥的大臣,他在楚國內部推動改革,力圖使楚國強大。子胥曾經用鋒鏑的比喻自勉:“鋒鏑雖小,力能千斤;君子雖微,盡力則大。”這個故事被后人廣泛傳頌,使得鋒鏑成為了一個具有積極正面意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鋒鏑畢露,深深地打動了觀眾。
2. 這篇文章鋒鏑逼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3. 她的批評之言鋒鏑畢露,讓人不敢輕易反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鋒鏑”想象成一把鋒利的刀劍,形狀獨特,刀刃銳利。想象這把刀劍在言辭或行動中產生的沖擊力和影響力,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鋒鏑”相關的成語,如“鋒芒畢露”、“鋒芒所向”等,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推理能力鋒鏑畢露,解決了難題。
2. 初中生:這部小說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情感描寫鋒鏑逼人。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鋒鏑畢露,震撼了全場觀眾。
4. 大學生:這位作家的文字鋒鏑逼人,引起了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