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貴人賤己
發音(Pronunciation):guì rén jiàn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貴人尊敬有加,對自己卑微自賤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貴人指地位高、能力強、有助于自己的人,賤己指自己卑微、自賤的態度。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對待貴人十分恭敬,對自己卻過分謙卑,以至于自己的自尊心被壓抑到極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權威或有助于自己的人時表現出過分的謙卑和卑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敏傳》中有這樣的故事:楊敏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非常敬重有才能的人,對待這些貴人總是恭敬有加,而對待自己則非常謙卑,以至于被人們稱為“貴人賤己”。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成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總是貴人賤己,不敢有任何不敬之處。
2. 在公司里,他對上司總是貴人賤己,以求得更多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貴人形象化為一個高高在上的貴族,而將自己形象化為一個低下的奴仆,強調貴人的地位高于自己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等,來擴展對于卑微謙卑態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總是貴人賤己,因為老師是我的貴人。
2. 初中生:他對領導總是貴人賤己,希望得到更多的機會。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總是貴人賤己,希望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對導師總是貴人賤己,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