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意
成語(Idiom):束意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或文章的意思受到限制,不夠自由流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束意是由“束縛”和“意思”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束縛意思受到限制,不夠自由流暢。形容言辭或文章受到某種約束,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意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言辭受到限制,無法自由表達。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文章或言論因為受到限制而顯得拘束、不自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雜劇,言之已束。”雜劇是古代的一種戲劇形式,但在漢代的時候,雜劇的表演內容受到了限制,不允許涉及政治、社會等敏感話題。因此,雜劇演員在表演時的言辭受到了限制,無法自由發揮。這就是“束意”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因為受到限制而束意,無法引起聽眾的共鳴。
2. 這篇文章因為作者的擔心而束意,缺乏真實性和獨特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束意”想象成一個人被繩子束縛住的樣子,無法自由行動和表達。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表達相關的成語,如“言簡意賅”、“言之有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作文因為受到老師的要求而束意,寫得不夠自由。
2. 初中生(13-15歲):這篇文章的觀點因為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而束意,無法充分表達。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演講因為受到時間限制而束意,無法展開更多的論述。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及以上):這份報告因為受到公司規定的限制而束意,無法包含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