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鈍
基本解釋
平庸遲鈍。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覩終淪平鈍。” 清 吳汝綸 《答嚴幾道》:“但此諸書,必高材秀杰之士,乃能治之;若資性平鈍,雖無西學,亦未能追其涂轍。”
成語(Idiom):平鈍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談或思維遲鈍、平淡無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鈍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或言談遲緩,缺乏活力和創造力。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缺乏變化或新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鈍一詞通常用來批評一個人的思維遲緩或言辭平淡無奇。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教育、工作、社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鈍”這個成語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和用法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平鈍,缺乏創造力。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平鈍,缺乏驚喜。
3. 她的演講平鈍無味,沒有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平鈍”的方法可以是聯想。你可以想象一個平坦的地面上有一個鈍鈍的物體,沒有任何鋒芒和活力。這種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的相關詞匯或類似的成語,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很平鈍,沒有任何亮點。
2. 初中生:這個故事的結局太平鈍了,沒有什么懸念。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方式太平鈍了,沒有引起觀眾的興趣。
4. 大學生: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平鈍無味,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