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廉
基本解釋
方正廉潔。《韓詩外傳》卷八:“ 湯 作《護》,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 唐 高彥休 《唐闕史·鄭侍郎判司勛檢》:“吏部 鄭侍郎 薰 ,介潔方廉,以端勁自許,朝右畏憚。”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七:“ 張忠定公 有清鑒,善臧否人物,凡所薦辟,皆方廉恬退之士。”
成語(Idiom):方廉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正直、廉潔,不為私利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廉是由“方”和“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正直、直爽,廉指廉潔、清廉。方廉表示一個人的品行高尚,不受貪婪和私欲的誘惑,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廉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職業、生活中遵循道義,不受貪污腐敗的影響,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可以用來表揚那些有道德操守、廉潔奉公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楊震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為人正直廉潔,深受人們的敬重和贊揚。后來,方廉成為形容正直廉潔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廉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的順序不能顛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一個方廉的公務員,從不接受任何賄賂。
2. 這位企業家以方廉的品行贏得了廣大員工和社會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方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正方形的廉字上,代表他的品行正直、廉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廉潔、正直的成語,如“清廉白骨”、“清正廉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方廉的人,不要欺騙別人。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向方廉的老師學習,不要抄襲作業。
3. 高中生:方廉是一個優秀公務員的基本要求,他們要為人民服務,不受任何賄賂。
4. 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應該成為方廉的人,堅守道德底線,不為私利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