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
成語(Idiom):肖像 (xiào x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xiào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與原物或原人極為相似的畫像或形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肖像原指與原物或原人極為相似的畫像或形象,后引申為某人或某物的真實寫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肖像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形象和特征與原物或原人極為相似,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真實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肖像一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篇》:“太尉楊公謂衛公曰:‘君為肖像,當有肖像之行。’”意為要做到與原物或原人極為相似的樣子。后來,肖像逐漸引申為某人或某物的真實寫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肖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技太像真人了,簡直就是一個肖像。
2. 這幅畫的肖像畫得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畫出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肖像”這個詞與“相像”相結合,相像即為相似的意思,幫助記憶其含義為與原物或原人極為相似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肖像相關的成語,例如“畫虎類狗”、“畫龍點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幅肖像畫得太像我爸爸了,我一看就認出來了。
2. 初中生:這本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真實,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把他塑造得像一個肖像一樣。
3. 高中生:這幅肖像畫的技巧非常高超,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明暗對比,將人物的神態和特征表現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