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官
基本解釋
(1).即農官。職掌農事、糧稅等。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夫墾田剙邑,闢土殖穀,盡地之利,則臣不若 寧戚 ,請置以為田官。” 漢 桓寬 《鹽鐵論·復古》:“ 孝武皇帝 攘九夷,平百 越 ,師旅數起,糧食不足。故立田官,置錢,入穀射官,救急贍不給。”《文獻通考·田賦二》:“故先王之政,設田官以授天下之田,貧富強弱,無以相過,使各有其田得以自耕。”
(2).農務官署。《史記·平準書》:“初置 張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都護治 烏壘城 ,去 陽關 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與 渠犁 田官相近。”《詩·周頌·噫嘻》“駿發爾私,終三十里” 唐 孔穎達 疏:“王者之立田官,每三十里分為一部,令一主田之吏主之。”
成語(Idiom):田官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濫用職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田”指田地,表示官員的職位;“官”指官職。田官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官員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濫用職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田官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濫用職權、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擇手段追求私利的人,也可用于諷刺那些違反職業道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田官一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田成子曰:‘君之所以有官者,以為民正也。’”這個典故中,田成子是一個古代賢人,他提醒君王官員,擔任官職的目的是為了使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為了追求私利。由此,田官成語就形成了對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批評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田”是名詞,表示田地;“官”是名詞,指官職。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成語,表示官員貪污受賄,以權謀私,濫用職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被指控田官,最終被判處了重刑。
2. 他曾是個清廉的官員,可是后來竟然變成了田官,讓人大失所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田”字聯想為田地,而“官”字聯想為官職。想象一個官員在田地里貪污受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官員的職責和道德要求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有關古代官員的故事和傳統價值觀。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和腐敗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公務員腐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那個官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真是個田官。
2. 初中生(13-15歲):他曾經是個廉潔的官員,可是后來變成了田官,讓人很失望。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案件揭露了一些官員的田官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