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隔岸觀火
發音(Pronunciation):gé àn guān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安全的地方觀看別人遭受困難或危險,而不給予幫助或干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隔岸觀火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比喻對他人的困境或危險置之不理,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不愿或不敢伸出援手。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別人遭遇困境時的冷漠和無動于衷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隔岸觀火常常用于批評那些對別人的困境漠不關心、不愿伸出援手的人。可以用來描述對社會問題、他人困境漠不關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三》記載了一個關于隔岸觀火的故事。故事中,齊國有一個叫魯齊的人,他在河邊發現一只被困的魚,但他卻只是站在岸邊觀看,不愿意伸手救援。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隔岸觀火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隔岸觀火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其中“隔岸”表示距離遠,觀看的位置在河的對岸,“觀火”表示觀看火災或困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只是隔岸觀火,對我的困境毫不關心。
2.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只是隔岸觀火,而應該伸出援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河岸的一邊,對岸發生了火災,但你卻只是站在那里觀看,不愿意伸手幫助。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袖手旁觀”、“見義勇為”等,來擴展對社會道德和個人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幫助別人,而不是隔岸觀火。
2. 初中生:看到有人遇到困難,我們不能只是隔岸觀火,應該伸出援手。
3. 高中生:社會問題需要我們積極參與解決,而不是隔岸觀火。
4. 大學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對社會問題負責,而不是隔岸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