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臘
基本解釋
(1).猶一冬。 宋 歐陽修 《喜雪示徐生》詩:“常聞老農語,一臘見三白。” 宋 曾鞏 《冬暮感懷詩》:“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見冰,一臘今已半,浮陽壯猶矜。” 宋 楊萬里 《除夕宿臨川戰平》詩:“一臘天頻雪,千山梅未花。”
(2). 宋 代民間風俗,生子七日為一臘,有一臘、二臘、三臘、滿月等說法。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囪,七日名‘一臘’,十四日謂之‘二臘’,二十一日名曰‘三臘’。”
(3).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羅門雨期禁足的舊習,在戒律中規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個月安居一處,修習教義,完畢后,稱為“一臘”,受戒后一年亦稱“ 一臘 ”。
成語(Idiom):一臘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極為冷寒,寒冷異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臘的“一”字表示極度,臘是指冬月。一臘形容冬天極為寒冷,寒冷異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臘可以用來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況,常用于描述天氣寒冷、氣溫驟降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律歷志》記載,漢朝時,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而在古代,冬至過后的天氣還會越來越寒冷,所以人們把冬至后的日子稱為“一臘”。這個成語就是從冬至后的寒冷天氣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的北方一臘非常寒冷,要多穿衣服保暖。
2. 這個冬天真是一臘,室外的溫度低到了零下十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一臘”與寒冷的冬天聯系起來,想象冬天天氣非常寒冷的場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形容寒冷的成語,如“冰天雪地”、“寒冬臘月”等,可以擴展對寒冷天氣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天氣真冷,就像一臘一樣。
2. 初中生:一臘的天氣讓人不敢出門。
3. 高中生:冬天一臘的北方,寒風刺骨,讓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