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亮
基本解釋
節操堅貞。《梁書·文學傳下·劉峻》:“﹝ 馮敬通 ﹞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
成語(Idiom):節亮(jié l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正直,舉止光明磊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亮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節制、約束,亮指明亮、光明。節亮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言行正直,舉止光明磊落,不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亮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的品行,也可以用來告誡別人要堅守道德底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故事中,魯國的公子糾因為自己的行為不正直,被人詬病,于是他決定改過自新。他對自己說:“我要像陽光一樣明亮,像節日一樣莊重,讓人們看到我就能感受到我的正直和光明。”于是就有了“節亮”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亮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一直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節亮之人。
2. 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節亮的品質,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亮的“亮”字與光明、正直等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陽光下,身上散發著光明和正直的氣息,象征他具有節亮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道德和品行的重視,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光明磊落”、“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好同學,總是幫助別人,真是一個節亮的人。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嚴守紀律,做一個節亮的榜樣。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要堅守道德底線,做一個節亮的學生。
大學生:在社會中,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節亮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