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厄
基本解釋
飢餓困厄。饑,通“ 飢 ”。《三國志·魏志·陶謙傳》“ 太祖 以糧少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今四民流移,託身他方……饑厄困苦,亦已甚矣。”
成語(Idiom):饑厄(jī è)
發音(Pronunciation):jī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饑餓和疾病交替出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厄是由“饑”和“厄”兩個字組成的,意思是饑餓和疾病交替出現。形容災難、困苦連綿不斷,人們生活艱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厄常用于描述一連串的不幸和困難。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連續遭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困擾,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生活中連續發生的不幸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之什》中的《饑飽》一章。這首詩描寫了當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不幸,以及國家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呼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厄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連續遭受饑厄的困擾,人們生活異常艱難。
2. 他經歷了一連串的饑厄,但始終堅持不懈,最終獲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饑”和“厄”兩個字的形狀和意義與成語的含義聯系在一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饑餓時變得瘦弱,而疾病時變得苦惱,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饑厄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饑厄相關的成語,如“饑不擇食”、“禍不單行”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地方連續遭受饑厄,人們都沒有食物吃。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一連串的饑厄,但人民始終堅持不懈,最終實現了繁榮富強。
3. 高中生:他的生活像是一場饑厄,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讓他變得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