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徵
基本解釋
古人以雨、暘、煖、寒、風五者是否適時作為吉兇的徵驗,稱為“五徵”。《書·洪范》:“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 孔 傳:“雨以潤物,暘以乾物,煖以長物,寒以成物,風以動物。五者各以其時,所以為眾驗。”《漢書·谷永傳》:“五徵時序,百姓壽考。” 漢 蔡邕 《太傅安樂鄉文恭侯胡公碑》:“二氣燮雍,五徵來備,勛格皇天,澤洽后土。”
成語(Idiom):五徵(wǔ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五聲的徵音,比喻音律諧和、和諧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徵是古代音律中的一個音階,也是五音之一。徵音在音律中代表著和諧美好的意境。成語“五徵”借用了這個音律的名字,比喻事物和諧美好,充滿和睦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音樂、詩詞、畫作等藝術作品的和諧與美好。也可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徵”的故事起源于古代音律的使用。在古代,音樂被視為一種能夠調和人心、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五徵作為一個音階,被認為是和諧美好的代表。因此,人們將“五徵”這個音律的名字引申為成語,用以形容各種和諧美好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五”和“徵”兩個字組成,后一個字為音律的名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色彩明亮、構圖和諧,真是一幅五徵之作。
2. 這首詩的意境和諧美好,字字句句都像是五徵音階的演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徵”與音樂相關聯,想象一首和諧美妙的樂曲,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音律和古代音樂的發展,以及古代音樂在文化傳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同學之間和睦相處,真是五徵。
2. 初中生:這次合唱比賽大家配合默契,唱出了一曲五徵之聲。
3. 高中生:這幅畫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諧,給人一種五徵般的美感。
4. 大學生:在音樂會上,樂團演奏出了一曲五徵之曲,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