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沮
成語(Idiom):畏沮(wèi jù)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畏懼退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沮是指因害怕而退縮、畏懼不前的意思。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困境時因害怕而喪失勇氣,不敢繼續前進的心理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畏沮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困難、壓力或不確定性時的心態。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對挑戰時的退縮和膽怯。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勸誡人們要勇往直前,不要因為困難而退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畏沮最早出自《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故事中,晉國的莊公派遣使者去往齊國,但使者在途中遇到了困難,感到害怕而退縮。莊公聽說后感到非常憤怒,因此用“畏沮”來形容使者的膽怯和退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沮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畏”表示害怕、畏懼,“沮”表示退縮、不前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畏沮,要勇往直前。
2. 他因為畏沮而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畏沮:
將“畏”字理解為害怕,將“沮”字理解為退縮。可以將這兩個字形象地聯想起一個人因為害怕而退縮的樣子,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畏沮相關的成語,如“畏縮不前”、“畏首畏尾”等。這些成語都與畏懼、退縮相關,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畏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想上臺演講,因為我畏沮。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感到畏沮。
3. 高中生(16-18歲):雖然面臨困難,但我們不能畏沮,要勇往直前。
4.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有勇氣,不要因為困難而畏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