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節
基本解釋
(1).謂出使。節,符節,使者的憑證。 晉 袁宏 《后漢紀·光武帝紀八》:“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驅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也。”《宋書·庾登之傳》:“ 義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擊節驅馳,退告 劉穆之 ,以母老求郡。于時士庶咸憚遠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晉 左思 《蜀都賦》:“ 巴 姬彈弦, 漢 女擊節。”《晉書·樂志下》:“ 魏 晉 之世,有 孫氏 善歌舊曲, 宋識 善擊節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贊賞。《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良 留 荊州 ,與 亮 書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曠 之調也。雖非 鐘期 ,敢不擊節。’” 宋 陳亮 《題<喻季直文編>》:“四君子者尤工於詩,余病未能學也。然皆喜為余出,余亦能為之擊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闈后,索文讀之,擊節稱嘆。” 茅盾 《鍛煉》八:“‘對,對!’ 謝林甫 這番話還沒完, 王保長 已經擊節贊賞起來。”
英文翻譯
1.beat time
成語(Idiom):擊節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敲擊節拍,表示贊賞或喜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節是指用手敲擊節拍,作為對音樂或表演的贊賞或喜悅的表示。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或表演非常欣賞和喜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節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對音樂、舞蹈、戲劇、演講等各種藝術表演的贊賞和喜悅。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人的表現或成就感到非常滿意和喜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三十年》中有這樣一段話:“魯僖公將觀察,魯人擊節,曰:‘可擊也。’”這是最早記載擊節的文字,形容了人們對表演的贊賞和歡快。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擴展到對各種事物的喜愛和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節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擊”和“節”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他的演講,觀眾們都不禁擊節稱贊。
2. 這場音樂會太精彩了,觀眾們紛紛擊節喝彩。
3. 他的表演太出色了,觀眾們都不停地擊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觀看一場精彩的表演,當你被表演的內容所吸引,感到非常贊賞和喜悅時,不禁用手敲擊節拍,表示你的贊賞和喜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音樂、舞蹈和戲劇相關的成語,擴展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老師講故事時,覺得非常好聽,不禁擊節稱贊。
2. 初中生:我參加了一場舞蹈比賽,獲得了第一名,觀眾們都在擊節喝彩。
3. 高中生:我去聽了一場音樂會,表演者的演奏技巧非常出色,觀眾們不停地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