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顧名思義
發音(Pronunciation):gù míng s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根據名稱就能理解其意義,不需深究解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顧名思義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顧及名稱,就能明白其含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概念的名稱已經足夠清楚地表達了它的意義,不需要進一步解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顧名思義常常用在解釋一個詞語或概念時,說明其名稱已經足夠明確,不需要再做進一步的解釋。它也可以用在描述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其名字所代表的意義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顧名思義的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李斯在給秦始皇起名字時,根據他的名字李斯的意思“顧慮”來為秦始皇取名為“政”,意思是“顧慮政事”。這個故事表達了通過名字就能理解其含義的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顧)、動詞(名)、賓語(思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詞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指……
2. 我們不需要再解釋了,顧名思義就很清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顧名思義”與“名稱”、“意義”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嘗試將這個成語與一個你熟悉的事物的名稱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一目了然”、“不言而喻”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顧名思義,就是2加2等于4。
2. 初中生:我們不需要再解釋了,顧名思義就很清楚了。
3. 高中生:這個成語顧名思義,就是指根據名稱就能理解其意義,不需深究解釋。
4. 大學生:這個概念的名稱已經很明確了,顧名思義就能理解其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