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畝
基本解釋
亦作“ 百畮 ”。一百畝土地。亦泛指廣闊之地。《周禮·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鄭玄 注:“畮,古‘畝’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貢,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淮南子·詮言訓(xùn)》:“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啟處。” 唐 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浄盡菜花開。”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jié):“ 周 制百步為畝,一夫百畝(約合今31.2畝),稱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單位。”
成語(Idiom):百畝(bǎi mǔ)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ǎi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面積很小,只有百畝的田地。形容貧窮、貧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畝是一個古代的面積單位,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一塊田地。成語“百畝”表示一個人家的土地很小,只有百畝,意味著家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貧窮、貧困的家庭或個人。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不好,生活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百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土地是人們生活的基礎(chǔ),擁有更多的土地意味著更好的生活條件。相比之下,只有百畝土地的人家則生活比較貧困。因此,成語“百畝”用來形容貧窮。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只有百畝土地,生活十分艱難。
2. 雖然只有百畝土地,但他一直努力工作,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成語“百畝”。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塊只有百畝的田地上,表情很困惑和擔(dān)憂,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的面積單位,如“畝”、“頃”等,以及它們在古代社會的使用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的家只有百畝土地,但是我們一家人很開心。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家只有百畝土地,所以他們的生活比較困難。
3. 高中生(16-18歲):盡管他們只有百畝土地,但是他們一直努力工作,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4. 大學(xué)生(19-22歲):百畝土地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可能不算多,但在古代是很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