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邪
成語(Idiom):嫉邪
發音(Pronunciation):jí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嫉妒惡劣的行為或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嫉邪是指對邪惡的行為或思想感到嫉妒、憤恨。它強調對不正當的行為或思想的不滿和抵制,表達了對邪惡的厭惡和憎惡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對不道德、邪惡行為的譴責和不滿,用以勸誡人們不要嫉妒、模仿邪惡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趙策四》,故事中講述了趙國有位名叫昭陽的美女,她的美貌引起了秦國大將王翦的欲望。然而,昭陽卻拒絕了王翦的追求。王翦對此嫉妒不已,他嫉妒昭陽的美貌和高尚品德,因此用盡各種手段進行陷害。最終,昭陽寧死不屈,展現出了對邪惡行為的堅決抵抗,嫉邪的精神得以體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嫉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嫉”表示嫉妒,憤恨;“邪”表示邪惡、不正當的行為或思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嫉邪心重,總是想方設法陷害別人。
2. 那個人嫉邪心深,總是對別人的成功心生嫉妒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嫉邪”拆解為“嫉”和“邪”,并聯想到嫉妒惡劣行為或思想,形成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嫉賢”,“嫉貧忌富”,來豐富對嫉邪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嫉邪心重,總是欺負弱小的同學。
初中生:我不會嫉邪,只會努力做好自己。
高中生:我們應該嫉邪心重,對不正當的行為進行抵制。
大學生:嫉邪是一種消極的情緒,應該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