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士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有一定社會影響的人物。
[構成]
并列式:人+士
[例句]
他是民主人士。(作賓語)
[同音]
人事、人世、人氏
英文翻譯
1.personage; public figure
詳細解釋
◎ 人士 rénshì
(1) [personage]∶有身份、名望或地位的人
愛國人士
(2) [gentry]∶特殊階級或類別的人們
運動界人士
(1).有名望的人。舊時多指社會上層分子。《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鄭玄 箋:“古明王時,都人之有士行者。” 晉 李密 《陳情事表》:“臣之辛苦,非獨 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於是 東都 之人士,咸知大夫與先生果能相與以有成也。”
(2).現泛指有一定社會地位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 冰心 《斯人獨憔悴》:“中外人士,都很贊美的。”
(3).指文人,士人。《北齊書·恩倖傳·韓鳳》:“ 鳳 於權要之中,尤嫉人士……若見武職,雖廝養末品亦容下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人士因有用金漆版代書帖與朋儕往來者。” 清 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詩:“ 皖 中山遠人士稀,愛詠清辭長面壁。”
(4).民眾。《后漢書·鄧騭傳》:“時遭元二之災,人士荒飢,死者相望。”
成語(Idiom):人士(rén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一定社會地位、職業身份或特定領域知識的人,常用于尊稱或泛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士一詞源于古代,最早用作對官員的尊稱。現代用法中,人士常用來尊稱有一定社會地位、職業身份或特定領域知識的人。它可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贊揚,也可以用來泛指某一類人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士常用于正式場合或需要尊重他人身份的場景中,如會議、公務接待、社交場合等。它可以用來尊稱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教師、律師、科學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士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用來尊稱李斯這位重要的政治人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士逐漸成為一種通用的稱謂,用來表示對有特殊地位或專業知識的人的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請各位專家、學者、人士們發表意見。
2. 這位科學家是當今世界上的一位頂級人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人士”這個詞語與“人才”聯系起來記憶。人才和人士都表示對某人的尊重和認可,只是在使用場景和語境上略有不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參加相關的文化活動,或者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位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位優秀人士。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尊重各行各業的人士,不論他們的職業如何。
3. 高中生:未來的科學家們是社會的中堅人士,他們將推動科技進步。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士,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