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嚴
成語(Idiom):積嚴(jī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jī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變得嚴重或嚴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積嚴是由動詞“積”和形容詞“嚴”組成的成語。積指事物逐漸累積、堆積;嚴指嚴重、嚴峻。積嚴表示事物逐漸累積到一定程度后變得嚴重或嚴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積嚴常用于形容問題、矛盾、疾病等在長時間的積累之后,達到了無法忽視或解決的嚴重程度。常用于描述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環境問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積嚴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故事中,戰國時期的秦國政治家商鞅,提出了一種對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的方法,即“積小而為大”。他認為,國家的改革應該從小事做起,逐漸積累成大的成果。這個理念后來演變為成語“積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已經積嚴到了無法回避的地步。
2. 這個疾病積嚴了,需要及時治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積嚴”拆分為“積”和“嚴”兩個部分。可以想象一個水壩(積)逐漸積累了很多水,水壩的壓力變得非常嚴重(嚴),從而引發了一場洪水。通過這個形象化的記憶,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積嚴”相關的成語,如“積少成多”、“積毀銷骨”等。同時,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家商鞅的歷史和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要做作業,積嚴了就能考好成績。
2. 初中生:環境污染問題積嚴了,我們應該采取行動保護環境。
3. 高中生:社會矛盾積嚴了,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解決。
4. 大學生:經濟危機積嚴了,我們需要創新創業來推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