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骨朵
成語(Idiom):蒺藜骨朵
發音(Pronunciation):jí lí gǔ d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性格剛強堅定,不畏艱難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蒺藜是一種多刺的植物,骨朵指人的骨頭。蒺藜骨朵比喻人的性格堅強,不怕困難,能夠頂住壓力和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也用來形容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蒺藜骨朵一詞來源于《后漢書·王莽傳》。當時,漢朝末年,王莽篡位,國家動蕩不安。有一位叫做顧愷之的人,他在王莽統治下,不屈不撓地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肯屈服于權勢。有一次,他的父親被王莽的手下抓住,為了保護父親,他選擇了自刎而死。他的堅強意志和犧牲精神,使得人們將他比喻為“蒺藜骨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蒺藜和骨朵,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蒺藜骨朵,面對困難從不退縮。
2. 她的堅強意志使她成為了一朵蒺藜骨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蒺藜骨朵”與堅強、勇敢等詞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成蒺藜和骨頭的結合,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堅持、勇敢、不屈不撓等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蒺藜骨朵一樣,勇敢面對困難,不怕挫折。
2. 初中生:他是個蒺藜骨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3. 高中生:她的堅強意志使她成為了一朵蒺藜骨朵,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她都能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