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
基本解釋
樂于接濟別人。《孔子家語·王言》:“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漢書·匡衡傳》:“公卿大夫相與循禮恭讓,則民不爭;好仁樂施,則下不暴。”
成語(Idiom):樂施
發音(Pronunciation):lè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樂善好施,樂于助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施是由“樂”和“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樂”表示快樂、愉悅,而“施”則表示施舍、幫助。樂施的基本含義是指樂于幫助他人,愿意施舍財物或助人解困,表達了樂善好施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樂施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樂于助人,樂于給予幫助和支持的品質。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善良和慷慨,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多做善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施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名叫樂施的人,他非常富有,但他并不把財富看得很重,而是喜歡幫助別人。他經常施舍財物給窮人和有困難的人,因此被人們稱為樂施。后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樂善好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施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樂”和動賓短語“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樂施的人,總是愿意幫助別人。
2. 這位慈善家十分樂施,他捐贈了大量的資金給需要幫助的人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樂施這個成語,你可以將“樂”字和“施”字的發音與它們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快樂的人在施舍財物,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樂施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慈善事業和樂善好施的傳統文化。了解更多關于慈善和幫助他人的成語和故事,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樂施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樂施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2. 中學生:樂施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學會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困難。
3.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發揮樂施的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