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食不二味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ù èr w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吃一種味道的食物,比喻只追求一種單一的享受或樂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食不二味源自《左傳·襄公十五年》:“襄公食不二味,嘉谷則膾,膾則肴,肴則膳,膳則醢,醢則糟,糟則醴。”意思是襄公吃飯時只吃一種食物,如嘉谷就只吃膾,膾就只吃肴,肴就只吃膳,膳就只吃醢,醢就只吃糟,糟就只吃醴。這里的“食不二味”形容襄公的飲食非常簡單,只追求一種味道的享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只追求一種特定的享受或樂趣,不愿嘗試其他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其中記載了許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這個成語的故事來自于《左傳·襄公十五年》的一段文字,描述了襄公只吃一種食物的飲食習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食不二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對其他的藝術形式毫不關心,可以說他對音樂是食不二味的。
2. 這個人對于美食的癡迷已經到了食不二味的地步,每天只吃同一種菜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只在嘴巴里嘗到一種味道,無法體驗到其他的味道,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這部古代史書,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巧克力是食不二味的,其他的甜食我都不喜歡。
2. 初中生:他對游戲是食不二味的,整天沉迷于電子游戲,對其他的活動都不感興趣。
3. 高中生:她對文學是食不二味的,讀書成為了她生活的重心,其他的娛樂活動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