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闕拾遺(bǔ quē shí yí)
發音:bǔ quē shí yí
基本含義:補救失誤,彌補遺漏。
詳細解釋:補闕指的是補救失誤,拾遺指的是彌補遺漏。補闕拾遺的意思是通過補救失誤和彌補遺漏來糾正錯誤,使事情變得完整無缺。
使用場景:常用于描述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糾正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修正遺留問題或者彌補過失的行為。
故事起源:《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齊國大夫季孫因為怠慢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職位,后來他通過努力工作和表現出色,成功地補救了自己的失誤,得到了重用。這個故事中的“補闕拾遺”被用來形容及時糾正錯誤和彌補遺漏的行為。
成語結構:補闕拾遺是一個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補闕和拾遺都是動詞,表示采取措施來修正錯誤和彌補遺漏。補闕拾遺的結構簡潔明了,用詞精準。
例句:
1. 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補闕拾遺,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2. 學習中遇到的錯誤和遺漏,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去補闕拾遺,以提高學習效果。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補闕拾遺中的“補”和“拾”都是修復的意思,可以聯想到修復錯誤和彌補遺漏的含義。而“闕”和“遺”都是缺失的意思,可以聯想到在事情中發現缺失并采取行動來修復。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補天浴日”、“補漏”等,來擴展對于補闕拾遺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發現自己作業上有一個錯誤,我馬上補闕拾遺,改正了它。
2. 初中生:老師批改作業時指出了我的一個遺漏,我立即補闕拾遺,以免影響成績。
3. 高中生: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理解有誤,我及時補闕拾遺,避免了在考試中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