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識禮知書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ǐ zhī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既懂禮數,又有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識禮,即懂得禮儀;知書,即有學問。識禮知書表示一個人不僅懂得應有的禮儀規范,而且還有扎實的學問基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既有修養,懂得待人接物的禮貌,又有豐富的知識和學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阜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東漢末年,楊阜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文學家,他曾與人辯論經史,但在辯論中表現出了驕傲和輕蔑的態度。后來,楊阜拜訪了當時的名士荀爽,荀爽對他說:“你雖然有學問,但是你不懂得應有的禮儀,你應該修養自己的品德。”楊阜受到了教訓后,開始注重學習禮儀,才真正成為了一個有修養的文學家。從此,人們用“識禮知書”來形容一個人既有學問,又懂得應有的禮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待人接物也非常有禮貌,真是個識禮知書的人。
2. 他是個識禮知書的學者,不僅在學術上有成就,在社交場合也表現得非常得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識禮知書”拆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首先,記住“識禮”表示懂得禮儀,再記住“知書”表示有學問。然后,將兩個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成語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禮賢下士”等,以及與學問相關的成語,如“博學多才”、“學富五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識禮知書的同學,不僅學習好,而且待人接物也非常有禮貌。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他不僅成績優秀,還能夠幫助其他同學,真是個識禮知書的學生。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同時待人接物也非常得體,是個真正的識禮知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