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箴
基本解釋
謂六項勸戒之言。具體內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 唐 李德裕 所上。《新唐書·李德裕傳》:“時帝昏荒,數游幸,狎比羣小,聽朝簡忽。 德裕 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諷視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諷服御非法也;三曰《罷獻》,諷斂求怪珍也;四曰《納誨》,諷侮棄忠言也;五曰《辨邪》,諷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諷偽游輕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 唐 皮日休 《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國乎?因為《心》、《口》、《耳》、《目》、《手》、《足》箴,書之于紳。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視、聽、好、學、進德、崇儉六戒。《宋史·吳充傳》:“ 充 作《六箴》以獻,曰視,曰聽,曰好,曰學,曰進德,曰崇儉。 仁宗 命繕寫賜皇族, 英宗 在藩邸,書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 余襄公 靖 ,從政六箴。”
成語(Idiom):六箴(liù zhēn)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句箴言或規勸的話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箴是由“六”和“箴”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六”是數字六,表示數量上的六個;“箴”是勸告、規勸的意思。六箴指的是六句箴言或規勸的話語,用來告誡、勸誡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箴用于表達勸告、規勸他人的意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來提醒朋友、家人或同事注意某些事情,或者向他人傳達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六箴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個成語可能是根據古代文化中的六種規勸方式而來,也有可能是根據一些具體的箴言而得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箴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向他說了六箴,希望他能夠警醒過來。
2. 這六箴都是我父親教給我的,我一直都銘記在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六箴的“六”字和“箴”字分開記憶。六可以與數字6聯系起來,箴可以聯想到勸告、規勸的意思。另外,也可以將六箴與勸告、規勸相關的場景或故事聯系起來,增加記憶的深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勸告、規勸相關的成語,如七嘴八舌、三令五申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高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講了六箴,告訴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
2. 初中生:爸爸對我說了六箴,提醒我要好好學習,不要玩手機。
3. 高中生:班主任用六箴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備戰高考。
4. 大學生:導員給我們講了六箴,希望我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 成年人:老板對員工說了六箴,要求大家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