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俗
基本解釋
謂拘守禮法而安于習俗。《后漢書·公孫述傳論》:“ 述 雖為 漢 吏,無所憑資,徒以文俗自熹,遂能集其志計。”《世說新語·任誕》“ 阮籍 遭母喪”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籍 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禮而毀幾滅性,然為文俗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讐疾。”
成語(Idiom):文俗(wén sú)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文化習俗、禮儀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俗是指社會上流傳的一種文化習俗或者禮儀規范。它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交往中積累的一種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化底蘊和社會風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俗一詞通常用于描述某個地區、某個社會群體或某個時間段的特定文化習俗。可以在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俗一詞的起源較為普遍,沒有明確的故事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地方,人們非常注重文俗,尊重長輩是他們的傳統習慣。
2. 這個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文俗,代表著我們的傳統文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文俗”這個成語:
1. 將“文”字與文化聯系起來,表示文化習俗。
2. 將“俗”字與社會聯系起來,表示社會風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文俗習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規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有一個文俗,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傳統文化節。
2. 初中生:在我們家鄉,文俗要求在過年時要給長輩拜年。
3. 高中生:我對這個地方的文俗很感興趣,計劃去研究一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