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國
基本解釋
(1).缺乏糧食的國家。《管子·八觀》:“草田多而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飢國之野也。”
(2).古國名。
成語(Idiom):饑國
發音(Pronunciation):jī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民眾非常貧困、饑餓的狀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國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人民非常貧困、饑餓。這個成語表達了人民生活困苦、貧窮的狀況,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國家食物匱乏、人民生活艱難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國家貧困、饑餓的現象。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國家在經濟、政治或自然災害等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個國家非常貧窮,人民饑餓,生活十分困苦。這個國家的人民日夜挨餓,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人們用“饑國”來形容這個國家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國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饑”表示饑餓,“國”表示國家。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長期戰亂,已經變成了一個饑國。
2. 在那個饑國,人們每天只能吃一頓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饑國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人民都饑腸轆轆,挨餓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饑荒的歷史背景,以及中國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和改革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那個饑國的孩子們每天都要挨餓。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饑國的人民急需外援來解決他們的饑餓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在歷史上,中國曾經發生過多次饑荒,其中一些國家曾經成為饑國。
4. 大學生及以上: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關注饑國的問題,為解決全球貧困與饑餓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