攳枝
成語(Idiom):攳枝
發音(Pronunciation):xún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攳枝是指摘取果實或花朵時,不按規矩,不顧及整體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攳枝源自《莊子·德充符》篇,原文為“猿攳其枝,欲得枝中之果。”攳枝比喻人采摘果實或花朵時,不按規矩,不顧及整體,只顧自己的私利和欲望。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貪婪自私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攳枝常用于批評人們貪婪自私、不顧大局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工作、生活中只顧自己的私利,不顧及他人的利益和整體的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攳枝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的寓言故事。莊子講述了一只猿猴攀爬樹枝,為了得到樹枝中的果實,它沒有顧及整體,只顧自己的私利,結果導致整個樹枝斷裂。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貪婪自私的行為最終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攳枝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攳是動詞,枝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私利,攳枝傷了整個團隊的利益。
2. 這個項目失敗了,主要是因為某些人攳枝,沒有考慮整體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攀爬樹枝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猿猴攀爬樹枝,為了得到樹枝中的果實,它不顧及整體,結果導致樹枝斷裂。將這個形象與貪婪自私的行為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攳枝相關的成語,如攳果、攳花等,加深對貪婪自私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聽老師的話,攳枝傷到了自己。
2. 小學生:小紅為了得到一顆糖果,攳枝把整個果樹都搖倒了。
3. 初中生:他攳枝為了自己的利益,卻忽視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4. 高中生: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攳枝破壞了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