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頟
基本解釋
亦作“ 龍額 ”。“ 龍雒侯 ”的省稱。 唐 駱賓王 《軍中行路難同辛常伯作》詩:“但使封侯龍頟貴,詎隨中婦鳳樓寒。”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詩:“數奇不得封龍額,祿仕何妨有 馬 曹 。” 清 曹寅 《南轅雜詩》之七:“龍頟 弓 高 莽 聚灰,房淵百里變蒿萊。”
成語(Idiom):龍頟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橫溢、英勇威武的氣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頟是由“龍”和“頟”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龍”指神話中的龍,象征著威武、權威和力量;“頟”是指揚起的鬃毛,表示英勇和威武的形象。因此,龍頟形容人才橫溢、英勇威武的氣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頟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物的氣概和風采,特別是在武俠小說、歷史故事和演武場合中常被提及。它可以用來形容有威嚴和氣勢的領導者、英勇無畏的戰士,或者是在某個領域有卓越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頟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中,形容賈政的風采。在小說中,賈政被形容為“龍頟虎皮”,意味著他既有龍的威嚴和氣勢,又有虎的勇猛和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頟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龍”和“頟”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英勇戰斗精神展現出了真正的龍頟。
2. 這位領導者的龍頟風采令人敬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龍”的形象和“頟”的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威嚴的龍,脖子上揚起的鬃毛象征著英勇和威武的形象,從而形成對龍頟這個成語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龍行虎步”、“龍馬精神”等,可以幫助增加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真正的龍頟,贏得了比賽冠軍。
2. 初中生:他的領導風格充滿了龍頟,讓大家都對他敬畏有加。
3. 高中生:他在戰場上表現出了真正的龍頟,成為了大家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