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伯瀆河
發音(Pronunciation):bó dú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強烈的譴責和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伯瀆河是由兩個詞語組成:伯(bó)指大家族中的長輩,瀆(dú)指玷污、褻瀆。成語中的“伯瀆”表示對長輩的褻瀆和不敬,表示對他人的言行進行強烈的譴責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對不敬行為或言論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指責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對違背道德規范、傷害他人感情或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譴責和批評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伯瀆河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伯公。相傳,伯公是一個非常尊敬的長者,他一直以來都是眾人的榜樣和楷模。然而,有一天,伯公竟然做出了不敬的行為,眾人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和憤怒,紛紛批評和指責他。這個故事成為了一個警示,提醒人們不要對尊敬的長輩進行不敬的行為和言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伯瀆河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伯”和“瀆”,中間用“之”連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不敬行為遭到了眾人的伯瀆河。
2. 面對長輩,我們要懂得尊重,不可伯瀆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伯瀆河”與“不敬長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因為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就是對長輩的不敬進行譴責和批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尊敬和譴責相關的成語,如“尊師重道”、“指鹿為馬”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會尊敬老師,不可以伯瀆河。
2. 初中生:對于不尊敬長輩的行為,我們應該伯瀆河進行批評。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應該遵守道德規范,不可伯瀆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