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屯
成語(Idiom):普屯(pǔ tún)
發音(Pronunciation):pǔ t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普遍屯墾。指廣泛開墾土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普屯是由“普”和“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普指普遍、廣泛,屯指屯墾、耕種。普屯的意思是廣泛地開墾土地,進行農業生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普屯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廣泛地進行某項工作或活動。比如,我們可以說某個地區進行了普屯工作,意思是該地區廣泛地進行了土地開墾和農業生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普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在古代,土地開墾和農業生產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普屯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廣泛地開墾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場景,以表達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和推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普屯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進行了普屯工作,使得農田面積大大增加。
2. 政府鼓勵農民進行普屯,提高農業產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普屯拆分為“普遍”和“屯墾”兩個詞來記憶。普遍表示廣泛、普及,屯墾表示開墾土地。將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普屯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農業相關的成語,如“農田千頃”、“耕耘細作”等,以豐富對農業生產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爸爸說我們家是農民,要努力普屯,種出好吃的蔬菜。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鼓勵農民進行普屯,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3. 高中生(16-18歲):在農村地區,農民們進行了普屯工作,開墾了大片土地,提高了農業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