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疾
成語(Idiom):苛疾
發音(Pronunciation):kē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病痛或疾苦的程度非常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苛疾指病痛或疾苦的程度非常嚴重,無法忍受。形容人遭受的痛苦或困難極大,無法舒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苛疾常用于形容身體上的疾病或心理上的痛苦,可以用來描述嚴重的疼痛、折磨、壓力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苛疾這個成語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在位期間,權力極大,統治手段殘酷,百姓苦不堪言。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病情嚴重,無法忍受。于是,他對身邊的官員說:“我得了苛疾,無法治愈。”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來形容病痛或疾苦的程度非常嚴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苛疾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苛”表示痛苦或困難的程度非常大,名詞“疾”表示疾病或痛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得了苛疾,每天都在劇痛中掙扎。
2. 這個項目的困難程度太大了,簡直是一種苛疾。
3.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苛疾,無數家庭被摧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苛疾”聯想為“苦痛的疾病”,用來形容病痛或疾苦的程度非常嚴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疾病或痛苦相關的成語,如“病入膏肓”、“病如山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在操場上摔倒了,摔得好疼,簡直是苛疾。
2. 初中生:考試前一天晚上,我復習了很晚,頭疼得厲害,感覺像得了苛疾一樣。
3. 高中生:高考的壓力太大了,有時候真的感覺自己快要被苛疾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