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俗
基本解釋
不同于一般,高雅。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許了林下做為侶,説得言語真箇不入俗。”
成語(Idiom):不入俗 (bù rù sú)
發音(Pronunciation):bù rù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受世俗的影響,不隨大流,獨特不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與常人不同,不受傳統觀念和社會風俗的約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思考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性獨特、不拘泥于傳統規范的人,也可用來形容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行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玉藻》中有句話:“君子之道,不入乎俗。”這句話意味著君子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被世俗所左右。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不入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入”、“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不入俗,總是穿著別人不敢嘗試的時尚搭配。
2. 她的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總是能夠給出很獨特的見解,真是個不入俗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入俗”與“不隨大流”、“與眾不同”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不入俗”相關的成語,如“獨樹一幟”、“異類”等,來擴展對個性獨特與與眾不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服裝總是很特別,不入俗。
2. 初中生:他的興趣愛好與同齡人不同,他喜歡研究古代文化,真是不入俗。
3. 高中生:她的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總是能夠給出很獨特的見解,真是個不入俗的人。
4. 大學生:他在創作音樂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入俗。
5. 成年人:他的行為舉止總是與傳統觀念相悖,真是個不入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