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三下鄉(sān xià xiāng)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xià x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領導或干部到農村、鄉鎮等基層單位進行下訪、下放、下基層的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下鄉是指領導或干部到農村、鄉鎮等基層單位進行下訪、下放、下基層的活動。這個成語中的“三”是指三次,表示領導或干部要多次下鄉,深入了解基層情況,與農民交流,解決實際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下鄉一般用于描述領導或干部到基層單位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民情民意、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積極參與社區、農村等基層工作,關心基層民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下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當時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三下鄉”活動,鼓勵干部到農村、鄉鎮等基層單位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基層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下鄉由“三”、“下”、“鄉”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三下鄉,深入了解基層情況。
2. 干部要勇于三下鄉,與農民交流,解決實際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下鄉”與領導或干部到農村、鄉鎮等基層單位進行實地調研、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基層工作等方面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校長每年都會三下鄉,和農民爺爺奶奶們一起種菜。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干部,到農村三下鄉,幫助農民解決問題。
3. 高中生:領導三下鄉,了解基層情況,對推動農村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